【健康科普】为什么新生宝宝会出现一惊一乍?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-05-27 09:59:03
不用紧张!其实这是宝宝特有的原始反射-----惊跳反射又称拥抱反射,是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导致的。
一、什么叫惊跳反射?
新生儿遇到突然刺激而引起全身性的动作,比如突然发生较大的声音或响动,身体或头部落空失去支撑时,宝宝会猛然向外张开双臂,弓起背部,接着双臂向内收拢合起,就像是吓了一大跳,往往还伴着大哭。
二、惊跳反射什么时候出现?
惊跳反射早在胎龄第25周就开始形成,足月儿出生时就完全存在。
三、面对这种情况新手妈妈应该怎样做?
新生宝宝惊跳反射虽不能完全避免,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减少发作频率和强度,帮助宝宝更安稳:
1.襁褓包裹法
模拟子宫的包裹感,减少手臂突然动作引发的惊跳。
方法:用轻薄透气的包巾将宝宝上半身稍紧包裹,手臂贴近身体,下肢保持自然弯曲(避免过紧影响髋关节发育)。
2.调整睡眠环境
减少刺激:保持房间光线柔和、声音轻柔,避免突然的声响或强光。
白噪音:使用吹风机、吸尘器等低频白噪音模拟子宫环境,安抚宝宝。
3.正确的抱姿与放床技巧
抱宝宝时:用手托住头颈和臀部,避免头部突然后仰。
放床时:先让臀部着床,再缓慢放下头部,并用一只手轻压宝宝胸部或手臂片刻,减少惊跳反应。
肌肤接触:多进行袋鼠式护理(皮肤贴皮肤),增强宝宝安全感。
侧卧或俯卧:在清醒且监护下让宝宝侧卧或俯卧(但睡眠时必须仰卧以防SIDS)。
大部分情况下,惊跳反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,随着宝宝神经系统发育会逐渐减少。家长无需过度焦虑,耐心安抚即可。
四、惊跳反射有哪些临床意义?
2.若两侧运动不对称,提示可能存在脑损伤、锁骨骨折或臂丛神经损伤。
3.此反射在生后3-6个月消退,如果此反射持续存在可能与高反应性、冲动控制差、注意持续差、焦虑、情绪不稳定等相关,需要及时就诊。